当前位置:首页  民主建设  教代会

发布日期:2010-03-31编辑:系统管理员点击:598

第六届教代会第三次会议教代会校长报告

第六届教代会第三次会议教代会校长报告
校长潘迎捷
2007122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举行的六届教代会三次会议,是在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我代表学校就学校建设与发展及新校区搬迁与管理这两个当前学校的主要工作,向各位代表作汇报,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回顾总结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准确把握学校的发展趋势

064月召开的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了到2012年建校100周年时,把水大基本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特色大学,这是今后几年学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不久前,我们成功地举办了95周年校庆,这次校庆不仅实现了宣传学校、团结校友、凝聚人心的目标,同时,也是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与经验做了一次全面总结。大家一致认为,学校这几年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在内涵建设中,扎实推进、稳步发展。下面我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近年来学校发展的主要变化与成绩:

12000年从农业部下放到地方是学校发展的一次重要转变

2000年学校由农业部下放上海,实行部市共建,以上海为主的管理模式,这是学校发展中一次重要的转折和机遇。一所近50年的部属学校下放地方,既要面临管理体制变化的考验,又要接受如何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下放以后,我们抓住了三个重要机遇,一是在办学规模上,抓住扩大招生机遇,使学校迅速实现由千人大学向万人大学的转变,由2000年时的本科生4000余人,研究生120余人,发展到目前本科生近12000人,研究生1200余人的办学规模;同时通过专业调整与建设,由下放前以水产、食品等专业为主转变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本科专业和方向由2000年的17个发展到2007年的40个,硕士点、博士点分别由20007个和1个,增加到07年的23个和7个;二是2001年学校投资1.5亿元,建成了学海路新校区,确保了学校规模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三是2002年建成的爱恩学院,在4+0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上的成功,拓宽了学校的多元化办学模式。

204年本科教学评估是学校发展的一次极大考验

04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这次评估是在学校规模迅速扩大,经费投入十分不足,办学条件相当困难情况下进行的。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前后历时一年多的精心组织和准备,顺利通过了评估。针对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制定了加强本科教学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和建设方案。2005年狠抓了课堂教学质量、试卷质量和论文质量的三个明显好转;06年完成了新一轮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07年开始全面实施教育部质量工程。

经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专业建设稳步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教学投入明显增加,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三年来学校新增本科专业10个,自主设置专业方向5个。《国际都市型食品物流》、《水族科学与技术》、《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等4个专业被列为上海市教育高地专业;《渔类学》、《渔业经济学》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养殖水化学》、《食品加工学》、《水生生物学》、《海洋渔业技术》、《鱼类增养殖学》、《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等8门课程被评为市精品课程,学校有21门课程被列为上海市精品建设重点课程,28门课程列为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目前主编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一五水产类规划教材6部,主编农业部高等农业院校十一五水产类规划教材8部;学校有计划、有重点地支持建设一批校级精品课程和重点建设教材,目前在建的有50门重点建设课程。

学校加大教学实验室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力度,现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0多个,校内基地4个,其中校级优秀实践教学基地5个,基本覆盖了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求。学校建有中心实验室10个,教学实验室 57个,2007年水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

学校加大了教师队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近三年共引进教师310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24人,具有高级职务教师35人。2000年学校在编教职工总数为790人,2004821人,到目前已达到957人。最近,市编办又为我校增加了282个事业编制,我校教职工编制数达到了1234个。

学校十分重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从05年起,学校每年用于师资培养的专项经费达150万元,近三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56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2人。学校选派46名优秀教师出国进修或攻读学位,并利用暑期选派了36名教师赴澳大利亚进行双语教学进修,另外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各类短期培训进修300余人次。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三年来共资助我校156位青年教师,资助总金额达371万元。2004年以来,学校有1人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新增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2人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1人被评为上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回国留学人才,2人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4人获上海市育才奖、1人获上海科教党委系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等荣誉称号。

4、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是学校发展重要动力

05年开始,学校陆续推出了以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和目标责任制考核为主的人事制度改革。这些改革为优化师资结构,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强化责任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在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的基础上,使改革真正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

经过05年至07年的三轮聘任,目前师资队伍的结构明显优化,2000年下放时,学校正教授只有27人,副教授10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3人。目前学校正教授达到了97人,副教授176人,具有博士学位有172人,硕博士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达到80%。专任教师中高级职务的教师比例为53%,平均年龄38.7岁。作为中坚力量的中年教师(36-50岁)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40%。学校在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和科研团队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目前有各种类型的基层教学组织54个,这些组织的建设正在不断完善,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渔病与营养、远洋捕捞、海洋遥感、食品安全等领域和方向上都形成了比较好的研究团队。

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从05年开始实行了学院和机关直属单位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教师岗位聘任考核,学校在考核基础上,开展了金鸥杯银鸥杯的评比,并实行了教师任务目标考核与岗位津贴挂钩的分配制度,同时学校对在教学、科研、管理一线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教职工加大了表彰和奖励力度。仅学校层面上,就设立了校优秀教育工作者、校教学名师、校师德标兵、校师德先进个人、校优秀青年教师、校优秀学生辅导员、校优秀青年管理工作者、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8项先进个人奖项,以及教学成果奖、科学成果奖、校级精品课程、校精神文明建设十佳特色项目等奖项,每年授奖面占学校教职工总数的20%以上,每年学校支付各类奖金为80万元左右。

人事制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校在探索中做了很多努力,想了很多办法,但还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目前社会上对学校对教师评价体系改革的呼声很高,我们要根据这一趋势,针对学校分阶段性发展的不同特点,不断调整和完善人事制度的改革。

5、国家经费投入持续增加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

下放后,市政府不断增加对学校的经费拨款,由2000年财政经常性经费拨款的3668万元,2007年迅速增长到15129万元,国家财政拨款以年均保持20%速度增长,特别是2004年以来,财政拨款连续四年保持大幅增长,目前我校生均拨款数已超过1.4万元,在全国农业高校中位于前列。

同时,学校专项经费增长也很快,近四年来,学校取得财政部共建专项、教育高地建设经费、学科建设专项投入达到1亿多元,为学校内涵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费保障。

6、学科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重要活力

学科建设是提升学校实力与水平的重要工作。一是对学科方向进行了调整、拓展和优化,传统学科的竞争力不断增加,新兴交叉学科发展迅速。市教委和市重点学科由下放前的1个发展到07年的7个,建设经费累计达6035万元,仅05年到07年三年,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就达5015万元,学校也加大了经费配套的力度,三年配套经费达3000万元。水产养殖学科自2002年获得国家重点学科后,07年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评估。二是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科研竞争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我校主持承担的国家级项目,包括863、科技支撑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等,总数比十五期间增长了5倍,经费增加7.7倍。科研经费从2005年开始三年持续保持高位增长,从2000年的1000万元到2004年的2000万元,用了4年时间,从04年的2000万到今年的6000万元,只用了三年时间。2007学校共发表论文800余篇,分别比2000238篇和2004259篇增加了3.4倍和3倍,其中SCI论文今年以来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07年学校专利数达40项,分别比2000年的2项和2004年的11项增加了20倍和3.6倍。在科技兴农和技术服务方面,目前我校的工作遍及25个省的80多个县市,特别是在渔业科技入户中,我校工作受到农业部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在科技成果方面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十五期间,我校是上海农业系统唯一一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单位。0607两年我校连续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我校第一次参加教育部科技成果奖评审,就获得了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成绩。学校从2005年起,启动了校级科技成果奖的评审,建立并完善了科技成果选育机制。三是科研平台建设进展顺利,2000年、2004年我校拥有部市重点实验室和各类中心分别为4个和5个,到目前为止,我校有部市重点实验室和各类中心达11个;科研仪器设备也有了较大改善,大型仪器明显增加,在2000年投入600万元建设病原库基础上,2006年农业部又分别投入740万元和310万元,建设病原库和生态实验室,明年预计又要投入600万元建设远洋渔业培训中心。

7、教职工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是学校发展重要支撑

学校始终把提高教职工收入,改善教职工生活条件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学校经费相当困难的条件下,确保教职工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收入稳步增长,并使广大离退休教职工也分享学校发展的成果。

学校98年实施的住房制度改革,是上海高校中启动最早,职工得益最多的学校之一,有805人享受到这一政策的实惠,学校计划总投入1.07亿元。从05年开始,这一政策又延伸到退休教师群体,使249位退休人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补贴,目前已兑现5799万元。在临港配套商品房购买过程中,有807位教师选购了新房,学校共向购买房屋的教职工借款2421万元。目前,我们学校每一位教职工都可以至少有一套由学校提供政策购买的商品房,这在上海所有高校中,仅此一家。

学校十分重视教职工收入的增长,采取了各种措施提高教职工的工资。目前我校实行的是国家工资与校内津贴相结合的收入制度,在国家连续增加工资的基础上,岗位津贴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职工年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全校人员经费为2362万元(包括交纳的四金),200420052006年分别增长到6567万元、6872万元和7842万元,07年达到了9479万元,08年人员经费预算安排了11500万元。扣除教职工人数增长的因素外,我校职工的收入水平呈现稳步增长,广大教职工收入保持了一个比较好的水平。

8、新校区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机遇

0410月在第8次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会议上,决定我校整体搬迁到临港新城,这一决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我校的关心和支持,也为学校提供一个发展的重要机遇。

虽然我们还要面对很多困难和挑战,但这对学校来说,建立一个新校区是几代水大人梦寐以求的愿望,新校区对长期受土地制约的学校来说,更是赢得了一个宝贵的物理空间。

占地1600亩的新校区是现有两校区面积的近5倍,一、二期建设面积38万平方米,是现有两校区建筑面积的2倍。在一、二期建设的基础上,还计划建设以水产、海洋、食品为主的科技创新科和研发基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启动建设三、四期的部分项目。

9、学生素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是学校发展重要目标

学校全面深入、持之以恒地开展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学生素质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连续三次联合授予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及大中专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社团建设得到加强,全校学生社团已达百个,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学校鼓励大学生创业,支持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全国数学建模、挑战杯、上海大学生机电21世纪毕业设计大奖赛、第一届全国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校园创意百分SHOW、工博会等比赛和大会上中均取得喜人的成绩。我校大力发展艺术教育,成立了大学生交响乐团、大学生合唱团等艺术类社团,学校通过聘请艺术教授、开设艺术选修课等措施,普及艺术知识,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通过扩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制度保障,拓展艺术阵地等手段,繁荣了校园文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艺术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推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教育中心被上海市科教党委批准为上海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示范中心,该中心在07年被授予全国和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尤其是我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在食品安全进社区科技商店F1赛场、残奥会、世界乳业大会等重大赛事和活动中始终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他们不仅展示了水大学子的形象,同时在他们身上集中展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成果。

(二)学校发展主要的困难、压力与挑战

当前学校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过去的几年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与高水平特色大学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学校快速发展的瓶颈仍然存在:

虽然学校发展成绩显著,但基础差,家底薄,排名落后,社会影响力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虽然师资队伍在数量上有了较大增加,但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别是十分缺少教学、科研、管理上的领军人物;

虽然教学质量在评估后有明显改善,但与教育部的教学质量工程要求,与社会市场对人才需求结构性变化,与广大家长、学生对学校的期望仍有较大距离;

虽然科研实力不断提高,但竞争的压力明显增大,学科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

虽然国家对学校投入总量不断增长,但经费紧张的瓶颈仍将长期存在;

虽然新校区建设拓展了办学空间,但远郊办学带来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

虽然学校总体实力提高较快,但学科机构、院系之间、部门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的趋势比较突出;

虽然学校陆续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体制与机制的制约对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影响还十分明显。

(三)准确把握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主要任务与要求,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

1、我校综合实力还比较弱,必须加强以学科建设为主的内涵建设,促进专业、学位、科研队伍和平台建设的全面发展;

2、改校名后对学校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必须在坚持特色、科学规划基础上,加强海洋学科建设;

3、新校区建设已进入后续阶段,必须在按时顺利搬迁后,加强科学管理,尽管适应和满足远郊办学的变化与要求;

4、提高教师队伍能力和素质的任务艰巨,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花大力气加强团队建设和领军人物培养;

5、我校长期投入不足,教育资源紧缺,必须加强学校教学、科研、实施和能力建设极大改善办学条件;

6、我校专业、学科、部门发展不平衡,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原则,积极探索具有鲜明特色多科性大学的多元发展模式;

7、我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潜力很大,必须加大开放力度,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和科技资源,拓展中外办学规模,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四)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

——始终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求支持,以特色求地位是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把培养人才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

——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工作重点;

——始终坚持以人事制度改革为主的体制与机制创新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出路;

——始终坚持加强学校统筹协调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措施;

——<, /SPAN>始终坚持解决广大教职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与发展问题是学校发展的努力方向。

回首下放以来的7年,我们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经历了扩招后空间和师资极度匮乏的局面,克服了两校区办学的种种困难,进一步梳理和清晰了学科建设的思路和方向,学校的各项工作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能取得以上这些成绩,靠的是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的领导,靠的是师生员工的齐心协力、奋勇拼博、开拓进取、卓越贡献。在这里,我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

二、确保新校区一次整体成功搬迁,实现学校的平稳过度和正常运转

随着新校区建设已进入倒计时,随着临港配套商品房的交付使用,随着新校区搬迁工作的全面启动,广大教职工更加关注新校区的搬迁和管理,提出了很多好的思路和建议,教代会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即将到来的08年,学校将面临二次重大的考验和挑战。一是明年9月底前在新校区一、二期工程交付使用基础上,完成两个校区向新校区整体搬迁的艰巨任务;二是从10月份开始的新学期,学校将进入新校区运转与管理的适应期和磨合期阶段。这两项工作中,整体搬迁是任务重,时间紧,新校区管理是难度大,困难多,而且这两项工作都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明年能否完成顺利搬迁,新校区能否正常运转,不仅关系到能否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一个环境更加优美、条件更加优越的新校区,还直接关系到学校内涵建设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建设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精心准备、全力以赴,确保一次整体搬迁成功,确保新校区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新校区为学校发展带来的空间优势,努力克服远郊办学的不利影响,为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建设奠定重要的基础。这是08年全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里就搬迁与新校区管理谈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校区建设为学校发展带来的机遇

1、物理空间的拓展为学校内涵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一、二期新校区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物理空间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办学空间极大增加,教学科研硬件极大改善,学习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宜人,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90%的教室具有多媒体设施,学生课外活动条件和设施也更加齐全。

2、管理体制的整合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持续和协调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长期以来由于两校区的客观现实,我们实行的是军工路校区以行政管理和科研为主,学海路校区以本科教学为主的两校区管理模式,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带来很多困难与不便。新校区建成后,可以更合理、更集中地配置学校各种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特别是为增强师生互动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广大学生成长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交流环境。

3、新校区为学校新一轮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和空间,不仅在现有建筑面积中各学院都预留了发展空间,在1600亩土地上,我们还预留了未来的发展空间,在拓展中外合作办学、加强教学、科研基地建设,发展科普教育事业,实施部市共建,培养科技企业等方面是大有作为的。

(二)高度重视在远郊办学条件下给学校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1、对教学科研工作带来的影响。教学上有相当一部分专业学生的生产、教学和毕业实习将很难再利用市区现有的资源,而学校暂时还较难满足要求,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外校选修课程和学生社会实践上的困难也会随之加大;科研上,由于生命科学的连续性、周期性特点也会增加不少困难。

2、对教师工作生活上带来的影响。2-3年内,临港社会配套的矛盾较突出,买菜难、看病难、孩子上学难的困难会持续存在;部分教工存在照顾老人、小孩在市区上学和夫妻二地生活的实际困难;由于路途较远,路上耗时较多,进出临港新城的交通还是很不方便,特别是家庭和个人有急事时来往困难较多;由于临港新城人气不旺,活动范围和社交圈较小,生活相对单调。

3、对学校经费运作带来的影响。我们从2000年下放以来,随着市政府拨款经费逐年大幅度增加,学校经费运作逐步趋于良性循环。但新校区建设又将给学校带来新的经费压力和困难。

1)新校区建设,学校需贷款4-5亿,一年利息达2500-3000万元。

2)搬迁工作,需要经费1-1.2亿,目前缺口还很大。

3)新校区的运行成本和管理成本会大幅度上涨。交通费、郊区津贴、能源消耗、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支出都会不同程度的增加。

(三)集全校之力确保顺利整体搬迁和新校区正常运转

学校十分重视搬迁和新校区管理,今年3月相继成立校院二级搬迁工作领导小组,49日召开全校动员大会,全面启动搬迁准备工作。整个工作的时间安排以20081013日新校区全体师生开学上课为节点,分三个阶段做好搬运工作:一是20074—20084月的搬迁准备阶段;二是20085—8月的搬迁实施阶段;三是20089月的调整适应阶段。半年以来,在搬迁上做了大量工作,分5个板块29项内容制定了工作预案,目前已基本完成布局安排的工作,设备采购、资产清理和后勤保障方案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

同时还启动了新校区管理的准备工作,针对新校区离市区远,与目前两校区管理有很大不同的特点,就教学、科研、学生、行政、后勤等5大方面、12项工作由分管领导牵头,职能处室负责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在有关搬迁和新校区管理上的政策和措施,学校会在研究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希望广大教职工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方式为新校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建言献策。

在搬迁准备和新校区管理上,我们将以以下理念确立为推进整个工作的指导思想:

1、以人为本的理念

我们充分认识到,新校区的建设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了一个更为舒适、更优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空间与环境,而新校区的科学高效管理是能否充分发挥这种优势的关键,在整个政策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以广大师生员工的满意度为基本原则,以克服和解决客观存在的各种困难与问题为重要抓手,科学合理地制定政策和措施。

2、统筹协调的理念

我们充分认识到,搬迁和管理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统筹协调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在资源配置上,要科学安排、合理使用、留足发展空间;在方案制定上,要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在实施过程上,要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新校区的搬迁和管理是对我们管理能力和攻坚克难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一定要打好这一仗,打赢这一仗。

3、勤俭办学的理念

我们充分认识到,资金不够仍然是我们的一大困难,尽管学校经费状况逐年好转,但勤俭办学始终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一个方向,在新校区建设中,我们是精打细算,在搬迁中我们要力求节约,在管理上我们要严格控制运行成本。花小钱办大事、办好事、办成事应该成为勤朴忠实校训在现阶段的一种重要体现。

4、同心协力的理念

我们充分认识到,新校区的搬迁与管理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支持与参与,需要全校各学院、各部门的配合与合作,要在顾全大局、服从指挥的前提下,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发挥学校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共同来克服面临的困难。要树立服从大局和全校一盘棋的精神,圆满完成搬迁的艰巨任务。

(四)重点解决好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与问题

1、科学安排工作时间。

2、实行郊区工作津贴。

3、妥善安排交通车辆。

4、与海事大学联合共同争取更多、更好、更及时的社会配套资源。

5、为教职工装修新房做好服务。

6、制定有关应急预案。

08年学校的整体搬迁,从此将掀开学校发展的崭新一页。从现在起到2012年的五年,是学校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五年,是学校学科转型和发展提升的重要五年,是学校艰苦奋斗、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关键五年,我们每一位水大人都应该为工作在这样一个时期感到骄傲和自豪,每个人都要把自己事业发展与学校命运紧密相连,每个人都要为新水大发展做出历史性的贡献。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争取学校工作取得更加的成绩,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同志们,现在正值岁末年初,还有4天就要告别难忘的2007年,迎来崭新的2008年,在此,我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并致以节日的问候!

祝大家事业安顺,生活安康,家庭美满,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