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上海海洋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校教职工文体协会——镜湖读书会连续举办了两场教育主题的研讨活动,畅谈后疫情时代的师生关系与教学之道。
11月15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于霄副教授,受邀为镜湖读书会师生线上主讲“法律视角下是师生关系”。于霄老师主修民商法,是上海市“晨光学者”。他由《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教师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教政法厅﹝2013﹞2号)中关于“依法执教、依法治校、传递法治精神”的原则谈起,从师生关系的法律面向、师德师风典型案例、教师行为规范以及后疫情时代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做了一场立意新颖、内容丰富的讲座。与谈人上海师范大学刘振宇老师、临港实验中学宋霞老师分别从法学和教育心理学角度做了精彩点评。参与活动的海大师生代表表示,明确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界限,有利于处理好法治时代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者拿捏好情理法的分寸,有助于师生同赴追求真理为宗旨的共学之旅!
上海师范大学于霄副教授和与谈人宋霞老师探讨后疫情时代的师生关系:认为重构爱与关系的自信是后疫情时代完善师生关系的关键。
延续关于师生关系这一重要话题的探讨,镜湖读书会又于12月2日下午,邀请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青年教师肖惠方女士,为师生线上导读《礼记•学记》这部中国古典教育学名篇,主题为“学之道、教之法——《礼记•学记》的微言大义”。肖惠方老师还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访问学者,她作为《学记之中华古今教育问答》的主编,携其最新学术成果以飨海大师生。她强调:所谓人文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即君子。她说道:《礼记•学记》中的圣贤之道,重在内修心、外修行,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如果说学要立志,那么教要善喻。教育重在启发,“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
上海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李华老师从经典的现代意义及批判性地继承角度,结合肖老师的讲座进行阐发。他认为,如果说《论语》重在为己之学习,《礼记·学记》重在为人之学。《礼记·学记》中的“大学始教、皮弁祭菜”以典礼尊师重教,注重听语启发式教育而非简单的记问之学,这对现时代的教育仍具有启发意义;而“夏楚二物,收其威也”等体罚做法则不足为训。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沈章明副教授,从华夏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角度对肖老师的讲座进行了点评。他强调回到孔子的《论语》,甚至更早的商周之变,看待华夏文明为何重视人的内在德性。在答疑环节,沈章明老师对“榜样和典范的造就成因”这一问题做了回应,他认为是民族传统心理、思维和经验模式等原因形成了这一教育学现象。
初冬季节,镜湖读书会聚焦师生关系和教育之道策划的系列活动,吸引了关心教育的师生近70多人次的参与,为后疫情时代海大的校园文化增添了几分温度和典雅。
镜湖读书会作为海大校工会下设的一个教工文化社团,自2016年9月成立以来,秉着“读行天下、祈通中西”的宗旨,以跨学科的镜湖读书会为品牌,丰富海大校园文化建设,迄今已举办活动66期。以其涓涓细流的持续努力,汇力于海洋大学的江海之远!
(供稿:镜湖读书会会长阎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