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大教工  会员风采

发布日期:2025-03-05编辑:于盼点击:10

勤朴忠实践初心 奋楫笃行索创新

邹磊磊,女,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具有英语语言文学硕士、英语教学硕士、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博士的跨专业背景。长期从事海洋视角下的国别与区域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也主持多项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等委托研究项目。曾受农业农村部委派赴经合组织任渔业政策分析师,也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担任高级访问学者,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经合组织聘为渔业政策顾问、翻译代表。

邹磊磊老师自1996年起在上海海洋大学工作,至今在教学岗位上已耕耘28年,曾获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上海市“育才奖”等称号。从她身上,可以看到海大人不平凡的“勤朴忠实”精神。


一、专业素养高、爱岗敬业的教师

邹老师教学态度严谨,教学方法多元,教学内容丰富、有内涵,教学效果出色。她每学年承担450学时左右的教学工作量,涉及多门课程。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她仍然钻研教书育人,把教学内容与价值观、世界观、社会发展等思政教育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技能的同时,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广阔的发展前景,帮助学生塑造蓬勃向上的积极心态。她能把“英汉语言对比”这门研究类课程上得生动浅显,又能在“英语阅读”课上让学生不仅学会欣赏语言,而且学会体会语言背后的深厚思想以及文化渊源。她用广博的专业知识、温婉的亲和力、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丰富的学术和生活经历感染学生。每学期的学生网上评教中,她一直位居前列,深受学生好评。学生评价邹老师用自己扎实的专业背景和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深深激励他们勤奋学习、积极向上。

二、新文科建设的积极探索者

邹老师拥有英语专业双硕士、海洋专业博士的跨专业背景,深谙“语言+学校特色学科”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培养跨专业人才、开展学院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的目标指导下,她积极开拓新文科建设,致力于探索海洋特色英语人才培养。2015 年,她作为主要申报人,以“海洋特色”为抓手,助力学院成功获立翻译硕士点,开启了学院海洋特色英语人才培养的征途。2019 年,她带领团队创立了特色鲜明的国别与区域学科方向,再次以“海洋特色”为亮点,助力学院成功获批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点。

在新文科建设行动中,邹老师作为主编出版了系列涉海英语教材,包括《涉海英语读写教程(工科版)》《涉海英语听说教程》《涉海英语读写教程(理科版)》《实用远洋渔业英语》《小型渔船海上航行准则》《小型渔船渔民海上安全手册》等教材,成为国内涉海高校相关专业的指定教材。同时,作为负责人,邹老师牵头建设了“涉海外语课程群”等团队,带领团队建设了二十余门涉海英语、社会和文化课程,其中“涉海外语课程群”教学团队获2020年度校优秀教学团队称号,为其他涉海高校提供可复制的英语教育模式。

为了更好地推动外国语学院融入学校海洋内涵,邹老师创建了国际渔业经济与管理舆情中心,为学生提供“英语+海洋”科研和教育实践基地,也为教师提供专业再发展的平台。中心致力于渔业舆情研判、中国渔业行动外宣、国际渔业资讯翻译等工作,助力“英语+海洋”新文科建设,为国内渔业政策、研究和产业机构提供渔业信息服务,也承担外交部、农业农村部委派的外宣工作。

三、任劳任怨的社会工作承担者

教学科研之余,邹老师也承担着繁重的社会工作,她是英语系系主任和专业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翻译硕士点负责人。近年来,借助于“英语+海洋”跨学科背景,她创建了海洋视角下的国别与区域学科方向,成为外国语学院转型发展的探索路径。借助于海洋特色英语人才培养的优势,她接续带领英语系申请获批上海市一流专业,并积极尝试开展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她还是学校外事活动“首席”翻译,不仅担任学校主办的各种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现场翻译,还广泛参与外事接待工作。

四、英语+海洋跨专业科研创新的实践者

作为学校第一位“英语+海洋”跨专业背景的教师,邹老师在努力开拓个人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带领团队探索跨专业科研创新。经过不懈努力,她带领团队以海洋视角下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为抓手,把外语学科与学校一流学科联系起来,开创科研创新点。同时,海洋视角下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使外国语学院更好地服务于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战略,也助力学校更好地服务国家海洋战略。

由于出色的科研能力,邹老师是全校为数不多的跨学院招生的博士生导师,她带领的英语翻译、英语语言文学、海洋管理、国际海洋法等跨专业研究生团队在跨专业的智慧碰撞中,获得了骄人成绩,不仅学术成果斐然,以“海洋中国之建设”为主题屡次在各类市、校实践能力大赛中斩获佳绩,研究生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亚洲水产养殖网等国际组织实习。

作为海洋权益和战略研究者,她屡次受相关部委邀请,参加相关政策及立法部门的专家务虚会,为中国的海洋谈判、远洋渔业海外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专家意见。近年来,邹老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课题等重要课题,同时主持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委托项目1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2部,学术译著10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题均为海洋战略、国际海洋治理。她提交的南海渔业执法、国际渔业舆情应对、极地海洋权益、中印尼海洋合作路径等政策咨询报告被相关部委接收,为中国的海洋维权和海洋合作事业贡献学者智慧。

五、国际合作的积极开拓者

由于优秀的语言能力和过硬的专业背景,邹老师在国际交流中表现突出。2012年起,经合组织聘其为“渔业政策分析师”及“中国区翻译代表”,参与国际渔业政策研究,同时负责该组织出版物在中国的翻译和出版,其翻译并出版的经合组织“渔业绿色发展”系列书籍成为国内渔业政策制定者、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2020年起,粮农组织聘其为“渔业技术高级顾问”,参与粮农组织渔业安全、渔业履约相关的各项科研活动;她参与开发并翻译的粮农组织《海上安全》线上课程,成为相关部门推荐的渔民安全教育教材和培训材料。受相关部委委托,翻译完成《中国远洋渔业管理规定》《中国远洋渔业履约白皮书》等重要政策性文件,参与编撰中国接轨国际渔业规则行动的系列英语新闻,协助完成中国海洋和渔业外宣的系列任务。

作为国内少数英语为学科背景、海洋研究为切入点的跨学科教学及科研人士,邹老师积极承担相关部委委派的国际谈判任务。她以中国科学家身份参与南太平洋区域渔业管理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国际谈判,在国际平台发表中国立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她曾受农业农村部委派,赴经合组织担任“中国代表”一职,为中国与该国际组织的渔业合作开展协调工作。在农业农村部委任下,她主持撰写提交国际组织的英文版中国政府渔业报告,成为国外全面了解中国渔业发展的权威官方资料。

熟悉邹老师的人都说,她身上总有一种勤奋、执著、向上的精神,一种教师的奉献精神,一种海大人勤恳朴实的精神。邹老师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人,她爱她的教书工作,她爱他的科研工作,她爱她的学生,她爱她的团队老师,她爱实现她事业理想的学校。邹老师是一名平凡普通的女教师,但是她身上所体现的却是海大教师不平凡的“勤朴忠实”精神,树立了新时代职业女性的优良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