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大清,博士,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海洋大学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成员,兼任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上海管理科学等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农(水)产品绿色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渔业大数据智能决策方面的研究工作,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哲社基金、省科技重点研发项目、教育部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项目等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发明专利授权3项。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海洋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创新教学模式,潜心教育教学
伍老师秉持一颗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潜心教书育人。她承担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多门课程,主持省部级教研课题1项及校级教研课题2项。因材施教,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注重将科研、实践案例反哺教学,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产学研合作等,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她坚持教学相长,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构建了“以赛促学、以研导学、学研融赛”的教学模式,将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竞赛、物流仿真设计大赛等赛事真题转化为教学案例。她倡导“德智融合”,作为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校赛负责人,通过赛事实践和团队协作,让学生在竞争中锤炼专业技能,在合作中培育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近三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三创赛”荣获上海赛区一等奖、全国决策仿真大赛获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建模大赛一等奖、全国物流仿真设计大赛二等奖等多项奖项,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坚持OBE理念,致力学科建设
伍老师聚焦学校“双一流”建设任务,以服务学校战略需求为使命,践行OBE教育理念,以“成果导向、能力驱动”为核心,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学科创新发展。她带领团队积极投身新文科建设,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顺利通过了认证,成为学校首个通过新文科认证的专业。深化产教融合,主持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组建数智+现代物流课程群教学团队,主编应用型本科特色教材2部;团队研发的“实战引领、交互共享:电子商务网络创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以产教融合与数字技术为双轮驱动,创新性构建了虚实结合的电子商务全流程实践教学平台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聚焦学术前沿,专注科学研究
伍老师具有计算机应用工学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博士的学科交叉背景。围绕农(水)产品绿色供应链协调机制、冷链物流产业链优化等关键问题,提出的“多级低碳物流动态配送网络规划方案”获发明专利授权,并得到企业应用,对提升生鲜农产品最后一公里流通效率有显著效果。出版《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演化及集成优化问题研究》等专著2部,在Applied Soft Computing, Agriculture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高被引论文4篇。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聚焦“深蓝渔业”产业发展,带领科研团队积极探索气候变化下的深蓝渔业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成果在AquacultureTOP期刊发表。
作为研究生导师,始终秉持“学术立身,诚信铸魂”的育人理念,以科研项目驱动,注重培养研究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课题与创新实践应用的能力,被评为校“优秀研究生导师”。她坚持每周线下或线上定期给研究生指导科学研究,在指导过程中将严谨性与温度感有机统一,使学生深刻理解科研诚信的内涵,激励学生在学术探索中追求真理,享受科研创新带来的成就感。“伍老师总能及时发现我们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迷茫和各种情绪,并及时给我们积极的引导和针对性的指导”;“伍老师用显微镜般的严谨规范我们的科研路径,同时以广角镜般的包容滋养着学术理想。”以上是伍老师的研究生讲述和导师交流的细节。
积极建言献策,全面服务社会
伍老师积极参与国家渔业政策制定和渔业治理工作,团队每年为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报告30多篇,得到农业农村部肯定,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成就学校发展新高度。作为长三角新文科认证委员会成员,参与多个高校新文科认证评审工作;担任中国林牧渔业经济等学会理事、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上海市物流等学会理事,参与上海市物流协会关于市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制定工作;作为上海市电子商务园区创新发展联盟专家团成员,为多家企业进行专题培训;作为军嫂,她关注支持国防事业,利用寒暑假探亲期间,为部队官兵授课,支持军队数字化建设,春节看望站岗值守官兵等事例,被军队网站和《人民海军报》宣传报道,彰显着新时代的巾帼力量。
伍大清老师,把教育家精神作为自觉追求,深耕教坛,润己泽人,始终坚守着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本分,勇做燃灯者、争为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