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工协会  协会信息

发布日期:2025-10-27编辑:于盼点击:10

校工会用文化活动赋能教职工精神生活

在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满足广大教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背景下,本学期校工会精准对接教职工兴趣偏好,二度携手浦东新区总工会“浦工·乐学”文化服务配送项目,以“健身·文化节”为核心载体,打造系列特色活动。截至本年度项目结项,累计开展5场手工工坊类主题活动、1场大型文化类演出活动、5场体育健身类项目,服务教职工近1300人次,成为校工会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的重要抓手,尤其是心灵手巧手工坊系列活动,让教职工们体验感满满。

一、多元手工工坊,解锁文化体验新场景

“浦工·乐学”项目带来的专业手工资源,为教职工开启了多元文化探索之旅。从传统非遗技艺到现代创意手工,每场活动均精心设计流程,配备专业指导老师与全套材料包,让教职工零基础也能轻松上手,沉浸式感受手工创作的乐趣。

非遗技艺传承类活动成亮点。真丝宋锦摆件DIY   现场,主讲老师从宋锦历史渊源讲起,手把手教学裁剪、拼接技巧和配件镶嵌,教职工们发挥创意,将不同的元素融入传统纹样中,完成了一幅幅个性鲜明的宋锦摆件。“第一次接触宋锦技艺,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激发了自身潜在的创作才艺,将无限的创意融入作品,特别有意义”。篆刻小方体验活动更是让教职工们沉浸式感受传统金石文化,“浦工·乐学”项目组精心挑选适合新手的青田石作为篆刻石料,配套定制刻刀、印泥、砂纸、印谱、背景画纸等工具材料,为每位参与者讲解了篆刻的要领,准备了“吉”  “安”等基础篆体字样模板,方便零基础教职工快速入门。活动现场,长宁区书法家协会会员、篆刻家老师先通过 PPT  讲解篆刻的起源与发展,从先秦古玺到秦汉印章,再到明清流派篆刻,生动的历史故事搭配高清印章图片,让教职工们迅速走进篆刻的世界。随后,参与的老师们跟着老师现场演示、操作了篆刻的流程,一幅幅寄托着老师们美好祝愿的篆刻作品和亲手篆刻的名章在各式背景纸上显得格外有意义。

现代创意手工类活动同样人气爆棚。蝴蝶标本画制作活动中,专业老师先讲解蝴蝶物种知识与标本保存技巧,再指导教职工搭配干花、树叶进行构图创作,打造出的主题作品呈现出大自然的美。扭扭花制作活动则以轻松有趣的风格,成为教职工释放压力的“快乐源泉”,   看着亲手扭出来的、一朵栩栩如生的扭扭花,大家不禁感叹“扭扭花虽小,却能通过双手的扭转,绽放出不一样的生机,就像我们的工作与生活,用心经营就能充满活力”。沙画蜡烛制作活动以“光影与色彩的浪漫碰撞”为特色,成为教职工感受创意美学的新选择。创作过程中,教职工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形态各异的沙画蜡烛摆满桌面,点燃后,烛光透过彩色细沙在墙面投射出斑驳光影,活动室瞬间变得温馨浪漫。不少教职工拿出手机拍照留念,“这不仅是手工作品,更是能点亮生活的小物件,放在家里或办公室都很合适”。

每场活动面向全校教职工进行的抢票报名,考虑到覆盖面每位老师只能选择一项心仪的活动报名,每次30个的名额1小时内均被一抢而空。

二、细节服务保障,让手工创作更舒心

为确保教职工获得优质手工体验,无论是校工会,还是“浦工·乐学”项目组的活动负责人,都从细节入手,完善服务保障。活动前,调研教职工的兴趣方向,优先选择呼声高的项目,为了抢票公平,完善“工家云”、“智慧工会”小程序;根据教职工的课程安排和空闲时段,将各项活动时间安排不重复,方便不同岗位教职工参与;活动现场,配备额外材料包与工具备用件,避免因材料损耗影响创作。

活动后,校工会通过校园网、公众号推送活动成果照片,附上教职工创作心得。不少教职工表示,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成就感满满,也激发了后续参与手工活动的热情。

三、活动成效显著,文化赋能作用凸显

小小的手工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生活,更在文化浸润、情感联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参与教职工反馈,认为手工创作有效缓解了工作压力,通过活动结识了不同院系的同事,增进了跨部门交流。有老师分享道:“平时备课、科研压力大,做手工时能让心静下来,和同事们一起创作、交流,感觉身心都得到了放松。”

近日,校工会也开展了关于提升教职工参与文体活动及文体协会积极性的问卷调查,将继续凸显以文化艺术为核心的合作模式,精准契合教职工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深化与“浦工·乐学”的合作,引入更多元的项目,持续以文化赋能,助力教职工在活动创作中感受美好、收获成长。达到以文化人、以体铸魂的目的,让教职工在繁忙工作中找到诗意栖居的平衡点,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持久的精神滋养与实践支撑。